淮安市重点新闻门户网站
投稿邮箱:news@chinahuaian.com.cn
中国淮安网
正在加载数据...
当前位置:中国淮安网> 新闻> 要闻>正文内容
  • 淮安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 2019年09月23日来源:淮安日报

提要:近年来,淮安市用心用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结合淮安实际,制定出台乡村振兴实施规划、实施意见,明确推进乡村振兴的时间表、路线图。全市上下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全力谱写“业兴、民富、村美、人和”的乡村振兴淮安篇章,

顺利完成乡镇布局优化工作,大力推进精准脱贫,城乡低保同步提高、实现并轨,在全省率先排定548个低收入村并进行专项扶持;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集中开工57个农房改善项目,开工建设农村公路504公里,提前两年实现镇村公交全覆盖,乡村环境面貌不断改善;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连年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累计33.2万低收入人口脱贫,其中人均年收入4000元以下的绝对贫困现象全面消除,乡村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近年来,淮安市用心用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结合淮安实际,制定出台乡村振兴实施规划(2018-2022年)、实施意见,明确推进乡村振兴的时间表、路线图。全市上下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大力实施十项重点行动,全力谱写“业兴、民富、村美、人和”的乡村振兴淮安篇章,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淮安特点的乡村振兴新路。

产业发展筑牢乡村振兴根基

稻在水中长,虾在稻下游,盱眙县黄花塘镇,种养大户卢勇流转了土地650亩,每天天不亮就下塘收笼捕虾。“早晨各路老板到地头来收购,龙虾供不应求,捕多少卖多少。”他高兴地告诉记者,去年收入约100万元,今年预计还能高出20万元。

据统计,目前盱眙共有4000余户进行虾稻共生种养,涌现出盱马路沿线、洪泽湖环湖大道等一大批万亩、千亩、百亩以上的虾稻共生种养基地。全市稻虾综合种养面积突破70万亩,亩增效益2000元,稻虾综合种养生产出优质绿色“稻田虾”、“虾塘米”,盱眙龙虾香米被评为“苏米十大品牌”之一。

乡村振兴归根结底是经济发展问题,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根基,只有紧扣高效益高颜值产业发展,才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永久动力。淮安市以市场需求为“导航灯”,大力调整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积极推动粮改特、粮改经,推进优质水稻种植区、高效设施园艺优势发展区、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基地、道地中药材生产区、优质水产养殖和稻田综合种养区、休闲农业优势发展区等农业重点基地建设,做大做强特优高效种植、特种绿色水产、特色生态休闲产业,走出了一条“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的产业发展之路。

截至去年底,“三特”产业产值350亿元,占据全市农业总产值半壁江山。其中优质稻米面积267万亩,占水稻种植面积6成多;高效设施园艺139.33万亩,占比19.65%;特种虾蟹养殖50万亩,占水产总面积的70%;生态休闲主体629家,产值突破14亿元。

生态宜居擦亮乡村秀美底色

走进淮安大地,一大批美丽宜居乡村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广袤田野上。金湖县吕良镇的湖畔旺屯、塔集镇的荷韵小镇等农村新型社区,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充分凸显湖光水色、荷韵飘香的新江淮民居风格定位,黛瓦白墙、碧绿荷塘、蜿蜒长廊,伴随清风拂面、花香扑鼻,让人忘记了城市的喧嚣,周边村民都主动要求搬迁进去。塔集镇对黄庄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和改造提升,挖掘乡土特色文化,建设“留住乡愁记忆”的村庄,屋舍风格保留农家本色,整洁的庭院里栽种着各类花草,农家门口的水井、仿古大水车、二八大杠自行车等老物件勾起人们对乡村生活的美好回忆与向往。

今年以来,淮安市坚持规划先行,按照改造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护、搬迁撤并四大类型,加快村庄规划的编制与修订,强力推进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工作。市里专项资金优先重点投向编制修订完成规划、有产业基础、有民俗文化特色的村庄。

同时,淮安市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聚焦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扎实抓好垃圾革命、污水革命、厕所革命“三大革命”,完善户投放、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区处理的垃圾处置体系,加快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今年以来,完成改厕3923户、疏浚河道30条46.8公里、清理垃圾38万立方米,1457个行政村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市级村庄环境长效管护示范镇达76个;投资2550余万元新建农村污水处理管网169.6公里,覆盖5.57万户居民;合理规划建设乡村公共厕所575座,建设耕地质量提升与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2万亩;推广应用绿色生态种养模式,畜禽粪污、秸秆综合利用率分别达83%和94%,切实擦亮乡村秀美底色。

精准脱贫补齐乡村发展短板

日前,记者来到淮阴区双庄村,2000亩的碧根果产业园一眼望不到边,茂盛的树叶下一个个果实长势喜人;300亩的金针菜项目花开正艳,65岁的村民王秀兰正在采摘金针菜。“摘完送到村部过秤,随时结账,一天能挣百把元,我们村里没有闲人了。”她告诉记者。

双庄村原地处三县四乡边界,位置偏交通难,发展落后,为省定经济薄弱村。2017年实施整村搬迁,全村搬到集镇安置,目前小区全面分房到户,家家住上设施配套齐全的“免物业费”楼房。土地化零为整全部流转,实施一批高效农业项目,使该村成功脱贫出列,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48.9万元,今年预计超过80万元,并且确保脱贫“一户不落、一人不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让低收入农户尽快脱贫致富。淮安市坚持多元精准施策,不断健全完善“阳光扶贫”工作机制,对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采取创业就业、统筹带动和兜底保障措施,确保人均年收入6000元以上。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工作,突出问题“十三看十三查”,着力解决好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中的突出问题。实施村级集体经济“18万+”扶持计划,明确村集体增收路径“二十条”,投入产业富民资金1.53亿元,对省市定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村逐一落实增收项目,抓紧项目实施,实现持续稳定增收达18万元以上。以关键性工程建设为抓手,对重点片区和黄花塘革命老区加快整体帮扶,不断提升区域整体发展能力和水平,确保提前一年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为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葛佩云
文章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