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淮安区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电焊等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违法行为,通过严格执法、集中曝光、源头治理,有效规范了特种作业秩序,保障辖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利剑出鞘,执法成效显著。电焊作业涉及高温、明火、易燃易爆环境,操作不当极易引发火灾、爆炸等重特大事故,该区深刻认识到无证电焊作业的严重危害性,将此类违法行为列为年度安全生产执法检查重点。今年初,该区整合执法力量,将无证电焊作业检查纳入日常执法和各类专项检查必查项,运用“互联网+执法”等手段提高精准性。采取“四不两直”、明查暗访、联合执法、受理举报等多种方式,对该区涉及电焊作业的工贸企业、建筑工地、维修场所等进行精准化打击,累计查处无证电焊案件4起,处罚金额5.4万元。
以案释法,强化警示震慑。为充分发挥“查处一案、警示一片、规范一方”的作用,该区将近期查处的3起无证电焊作业典型违法案例在“海棠安全”微信公众号、区政府网站等媒体上予以集中曝光。处罚对象均为涉事企业,清晰传递“企业是安全生产责任主体”的信号。此次集中曝光典型案例,不仅是展示执法成果,更是通过“典型案例明路径+错题修复促提升”的闭环设计,降低企业合规试错成本,形成“预防-警示-纠偏”良性循环的营商环境优化新模式。
双管齐下,筑牢安全根基。一方面强化源头管控, 加大《安全生产法》、《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宣贯力度,积极引导和协助企业组织员工参加正规的特种作业培训考核,严把特种作业人员入口关,提高持证上岗率,建立完善持证人员台账,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另一方面畅通举报渠道,充分发挥安全生产举报热线和社会监督作用,本次曝光的案例中,有两起来源于群众举报,鼓励企业员工和群众举报身边的安全隐患和违法行为,形成群防群治的良好氛围。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更是最大的民生。下一步,该区将持续保持安全生产监管高压态势,以更坚定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更严格的执法,持续深化专项整治,压实各方责任,针对风险高、危害大的无证电焊作业等违法行为,露头就打、严惩不贷。
8月2日晚,江苏足球超级联赛(苏超)第八轮赛事在淮安激情上演,主场作战的淮安队迎战苏州队。比赛现场战况激烈、气氛热烈,而场外的消费热潮同样席卷全城。淮安市以体育赛事为引擎,创新打造“看球+逛吃+消费”的文体旅融合新模...【详细】
为切实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严厉打击食品、药品、保健品等领域针对老年群体的虚假宣传、欺诈营销等突出问题,2025年以来,淮安市市场监管局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老年人食品、药品、保健品领域“坑老”“骗老”问题专项整治行动,...【详细】
近年来,淮安市审计局深入贯彻落实审计署、省审计厅关于“科技强审”战略部署,紧扣全省审计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要求,坚持向信息化要资源、向大数据要效率,将大数据技术深度融入审计工作全过程,持续推动审计理念、方式和机制创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