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涟水县坚持新型工业化第一方略不动摇,统筹推进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硬核支撑。
一是推动项目攻坚持续突破。近年来,涟水县引进了一批链主企业、行业龙头企业,有效增强产业链“磁场”的吸附能力。持续推动招商选资从“点状思维”向“链式思维”转变,围绕但不局限于四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聚焦长三角、大湾区等重点区域,打好驻点招商、以商引商、基金招商、场景招商“组合拳”,精准招大引强、招优引新、招急引缺,确保提前完成全年任务。进一步优化招商组织架构,再选派一批“素质高、懂经济、善服务”的优秀干部充实到招商一线,加强业务知识培训,完善考核激励办法,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打造一支相对稳定、充满干劲的专业招商队伍。全面落实重大项目“五新”全生命周期管理,强化要素服务保障,不断提升项目开工率、竣工率、投产率、入库率。
二是提升开发园区规模特色。紧扣“苏北当第一、全省进前十、拼进国家级”目标,建立更加科学高效的“六能”机制,聚焦招商一线、项目一线,不断深化人事薪酬改革,持续增强干部队伍活力、产业发展动力。坚持边盘活、边建设、边招商,更大力度推进低效闲置工业用地盘活利用,加快标准化厂房建设,实现“地等项目”与“房等项目”互为补充。统筹推进“一区三园”空间规划、产业规划,高度关注产业前沿发展新趋势、头部企业转型升级新需求,全力主攻各细分领域头部企业和产业链关键环节“隐形冠军”,精准强链补链延链,推动新能源产业做优光伏和储能两大核心赛道、新材料与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融通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加快集聚,全力塑造涟水产业“集群地标”。
三是促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涟水县把打造“四最”营商环境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坚定地与企业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共克时艰。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牵引,强化数据赋能,深化全链条集成审批、全过程公正监管、全周期优化服务,常态化推行“零跑腿”“五证联发”“拿地即开工”,不断擦亮“涟快办”服务品牌。丰富服务企业交流机制内涵,用好县级奖补集成平台,建好工业产品供需对接平台,主动上门送服务、送政策、送信息,实现各类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直达快享”。严肃规范执法,严格执行涉民营企业检查“七条铁规”,推动市场准入、公平竞争、权益保护等需求高效闭环解决,真正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
四是深化改革创新赋能发展。积极开展差别化实践,用更多微改革、微创新带动全县全局发展。纵深推进国企改革,巩固人事薪酬改革成效,推动国企进一步整合业务、明晰定位、以投促引,全面挺进招商选资、项目建设主战场。加大向上争取力度,超前谋划利用超长期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两重”“两新”等各类政策性工具,以政策红利激发投资活力。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大力实施规上企业、上市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智改数转网联等行动计划,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中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放大台资集聚示范区效应,全力稳外资稳外贸。抢抓淮安建设长三角北部服务大区域枢纽、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枢纽机遇,充分利用该县“空铁水公”综合交通优势,不断推动区域协同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迈进。
今年以来,涟水县坚持新型工业化第一方略不动摇,统筹推进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硬核支撑。一是推动项目攻坚持续突破。近年来,涟水县引...【详细】
今年以来,为持续强化镇街财政资金监管,推动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走深走实,该区主动作为,扎实推进专项整治工作,着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质效,严肃财经纪律,助推镇街财政安全、高效、规范运行。自查自纠筑基础...【详细】
为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今年上半年,淮安市坚持“岗位扩容、能力培优、服务提质、兜底保障”四向发力,构建全链条、立体化的就业服务体系,切实护航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一是聚焦岗位扩容,稳定就业供给。淮安市综合运...【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