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之畔的古城淮安,机器人手臂在智慧工厂精准舞动,实验室里新材料悄然诞生。2025年上半年,这座苏北重镇以6.8%的GDP增速继续领跑全省,强劲的工业动能成为核心引擎。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三大千亿级新兴产业“压舱石”强势崛起,驱动着这座“智造名城”在创新与绿色的双轨上全速前进。
淮安运河。图片来源/淮安发布
百亿级项目重塑产业版图
淮安大地正涌动着项目建设热潮。2025年上半年,全市在建5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达35个,新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576个,协议引资2740.5亿元。澎湃的投资热浪成为这座城市工业跃升的强劲引擎。
在洪泽湖畔,台华新材作为当地首家百亿级企业,其PA66生产线正开足马力,产能较2024年预计翻番,4月投产的染整项目迅速释放动能。涟水县的电子级玻璃纤维零碳智能生产线、江苏开天眼无人机等新兴项目,则为这座传统农业大市注入了崭新的“智造”基因。这些重大项目的落地生根,不仅带来了真金白银的投入,更推动淮安实现了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千亿级制造业集群的历史性突破,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产业项目集群,正深刻重塑着“运河古城”向“智造新城”蜕变的气质。
项目攻坚被淮安市委市政府定位为“不能动摇的头版头条”。7月,市委书记带队深入各县区开展重特大产业项目攻坚拉练,现场协调纾困解难。这种“头版头条”的执着源于深刻认知:在江苏“1650”产业体系布局下,重大项目是城市能级跃升的关键支点。随着天合光能50GW单晶硅切片、阿特斯8GW太阳能电池等旗舰项目相继开花结果,“项目基因”正强力重塑着淮安的“产业基因”。
淮安的智能工厂。 图片来源/淮安发布
新兴产业打造经济增长新极
淮安工业的强劲脉动,首先源自以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为代表的新产业的爆发式增长。它们不仅是新的增长极,更是淮安重塑产业竞争力的核心力量。
淮安工业园区的比亚迪卡车智慧工厂,是全球新能源商用车制造的标杆。2023年10月投产的这座工厂,实现了涂装、冲压、焊装等核心工序100%自动化。作为全球唯一的比亚迪新能源商用车基地,其全部投产后年产能将达40万辆,年产值超千亿元。强大的“链主”效应,带动了韩泰轮胎、双环齿轮、纽泰格、和兴汽车等大批中下游配套企业集聚,一个全国最大的新能源商用车生产基地正在加速成型。
距比亚迪不远,全球PCB龙头鹏鼎控股的第三园区建设正酣。淮安已成为鹏鼎全球布局的重镇,三大基地月产超薄线路板达9.3万平方米。其高端HDI和SLP类载板智能制造项目瞄准服务器及汽车电子蓝海。淮安志在打造全国最大的PCB和LED外延片及芯片生产基地,已汇聚鹏鼎、达方电子(全球最大笔记本键盘商)、荣芯半导体(苏北唯一12英寸晶圆厂)以及澳洋顺昌、纳沛斯、蔚蓝锂芯等龙头企业。上半年,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劲增22.6%,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重要因素。
而在新材料领域,在薛行循环经济产业园内,盐化工企业通过管道网络高效交换副产物,构建起资源循环利用的生态链。依托丰富的岩盐等资源,淮安重点发展功能性新材料、氟硅新材料、电子特气等高端产品,南部片区加速崛起为国家级盐化新材料产业基地。
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9%。分行业看,列入统计的34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30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行业增长面88.2%。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22.6%、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3.3%,有力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
创新生态构筑核心竞争力
在淮安工业跃升的版图上,创新并非孤立火种,而是一片蓬勃生长的“雨林生态”。从实验室的协同攻关到生产线的智能蜕变,再到跨区域的要素奔流,创新正以系统之力重塑着这座城市的产业竞争力。
淮安盐化新材料产业协同创新联盟的实验室内,研究员们正调试着凹土基生物降解材料的中试装置。这个汇聚42家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创新平台,承载着解决盐化工副产物高值化利用这一核心使命。通过建立知识产权共享池,联盟计划到2025年联合申报专利超200项。
创新活力最终在企业的实践中迸发价值。江苏天颐金属科技有限公司引入高校热仿真技术,在产品研发阶段精准预测散热效果,显著缩短了研发周期,提升了市场竞争力。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澳洋顺昌成功突破车规级显示芯片及特种封装技术瓶颈,其自主研发的MiniLED产品实现规模化量产,迅速占据专业市场高地。这些案例印证了创新是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制胜的关键。
为推动产业整体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淮安市深入实施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三年行动计划。当地创新建立了“服务资源池”,为不同规模、类型的企业量身定制转型方案——从优化生产流程、升级智能设备到革新管理模式,全方位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创新要素在精准政策引导下加速汇聚。政策设计紧密对接产业需求,对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新三样”主导产业企业,在研发投入、设备升级等方面提供补贴支持。在江苏省区域协同创新政策的强力推动下,淮安联盟与南京都市圈新材料联盟建立了紧密联动机制。正如淮安市科技局负责人所强调的:“技术共享使我们的研发周期缩短了,成本也降低了,创新正在系统性重塑淮安产业的竞争力。”
资料来源:淮安发布、淮海晚报、“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中国电子电路行业协会、江苏淮安产业园区网、中共江苏省委新闻网、淮安市人民政府
运河之畔的古城淮安,机器人手臂在智慧工厂精准舞动,实验室里新材料悄然诞生。2025年上半年,这座苏北重镇以6.8%的GDP增速继续领跑全省,强劲的工业动能成为核心引擎。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详细】
8月13日,市政协政企协商座谈会召开,围绕“倾听企业心声 共话企业发展”主题建诤言谋良策。市长顾坤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和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详细】
8月13日,市委书记史志军调研推进盱眙县圆满收官“十四五”、科学谋划“十五五”工作。他强调,要深入贯彻市委八届十一次全会精神,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全力冲刺决胜“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同时科学谋划“十五五”...【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