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苏超”联赛进入第8轮,淮安队将在当晚7:30主场迎战苏州队。一段跨越六百年的 “苏淮情缘”,正像一首绵长的歌谣,借着这场比赛唱给每一位聆听者。
六百年“亲戚”,绿茵场聚首
今年夏天的淮安体育场内,热度盖过了盛夏的日光。这是一场足球赛,更像一场久别重逢的亲戚串门。
六百年前,苏南百姓顺着运河向北“走”到苏北,在淮安、金湖的土地上扎下根;六百年后,苏州球队带着诚意踏来,主场看台上的招呼声 “来了,快坐下,喝杯茶”,延续着六百年未改的乡音。
输赢之外,“苏淮一家”的老话,借着绿茵场的欢呼,谱成新时代的调子。苏州火车站旁山塘街的阊门广场,那块刻着“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的石碑,早已成了外乡人寻根的地标 —— 它望着球场的方向,也望着六百年间两地的来处与去处。
当年迁得苦,运河连着根
元末的江南,繁华与战火交织。私盐贩子张士诚在苏州的温柔乡里失了斗志,成了割据一方的土皇帝;从凤阳讨饭走出的 “朱重八”,最终踏破江南壁垒。曾支持张士诚的苏州、无锡富户,迎来了 “洪武赶散” 的皇命政令 —— 这既有惩罚意味,更有充实苏北、稳固漕运的战略意图。
凄风苦雨中,百姓被官差押送,拖儿带女聚在苏州阊门。这座城西古门,成了无数家族的 “离别坐标”:登船时,寒山寺的钟声混着孩童的啼哭,僧人在庙前搭起帐篷、架锅煮稀饭,让这里成了临时的 “乡愁驿站”。传说迁徙者被捆着双手赶路,途中如厕需喊 “解手”,这个带着苦涩的词,从此成了两地共通的印记。
一路北上,将江南的技艺、习俗与对阊门的最后回望,一路洒向淮安的荒野、金湖的水泽。被 “赶散” 的百姓带着农耕智慧,在淮安的盐碱地、金湖的湿地里开荒拓土:江南丝竹余韵融进苏北歌谣,苏州庭院技艺藏进淮安屋檐。后来,你种稻我织布,你养蚕我捕鱼,两岸烟火在岁月里相融,让 “异乡” 渐渐成了 “故乡”。
如今,淮安一带人家翻开家谱,“洪武赶散”“自阊门迁来” 的字样依然清晰;金湖的田埂上,从江南传来的稻种已结出饱满谷穗。那些年在阊门棚屋里分过的干粮、渡口边道过的珍重,早已化作两地百姓骨子里的默契:本就同源,何分南北?
藕断丝还连,荷香飘千年
六百年流转,情谊在时光里愈发醇厚。苏州以 “苏南模式” 领跑发展,昆山的科创、张家港的活力续写着江南繁华;淮安的土地上,金湖的荷花年年盛开,荷藕成了致富的宝贝,更成了连接南北的 “情感信物”。
这份缘分,藏在一个 “藕” 字里。2017 年,金湖荷花节特意选在耦园发布消息。这座世遗文保单位,尽显 “人家尽枕河” 的姑苏格局,“耦” 通 “偶”,藏着 “佳偶天成” 的温婉;而金湖的荷塘里,荷藕 “中通外直”,断了仍有丝连,恰似苏淮两地,情分不断。
如今,金湖的藕产品顺着运河走向江南,苏州的文创里藏着 “藕” 的意象;金湖老人说 “睡觉是上苏州”,阊门的石头地标前,总有人寻着乡音而来。从 “阊门” 的集体记忆到 “上苏州” 的民俗,从荷文化的共鸣到饮食的交融,“洪武赶散” 早已超越历史事件本身,成了两地 “藕断丝连” 的情感密码。
苏南的企业主爱到金湖投资兴业,金湖人爱到苏南就业,这场双向奔赴,让两地的联系愈发紧密。
长歌未了,情分唱新篇
场上踢的是热闹,唱的是情谊,铺就的是 “共同发展” 的新路。六百年前,江南的技艺滋养了苏北的土地;六百年后,苏北的热情回应着江南的情谊,在招商的握手、产业的联动里,续写着 “共同富裕” 的约定。
从阊门渡口到绿茵球场,从 “洪武赶散” 到 “苏超相聚”,苏淮两地的故事,从来都是 “亲戚越走越亲” 的温暖写照。就像金湖的藕和苏州的耦园,根脉相连,情意相通;就像这首唱给诸君听的长歌,球场是舞台,荷香是背景,“情” 是永恒的主旋律。
滚动的皮球,是时光里一粒带着温度的音符,会让这段苏淮长歌,唱得更响、更远。阊门广场的石头地标,静静等待着,与每一个寻根者、同行者,续写新的篇章。
8月2日,“苏超”联赛进入第8轮,淮安队将在当晚7:30主场迎战苏州队。一段跨越六百年的 “苏淮情缘”,正像一首绵长的歌谣,借着这场比赛唱给每一位聆听者。【详细】
金湖不是湖。这是一座漂在水上的县城,也是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地,被白马湖、高邮湖和宝应湖三湖相拥。金湖实验小学一年级的冯蓁蓁录下了一段视频,第一句话就是 “我爱你 —— 金湖”。【详细】
今年以来,金湖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综合施策化解金融纠纷。随着该县金融矛盾纠纷调解服务点揭牌,为金融纠纷化解和金融秩序稳定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以“小机制”促进“大联动”。建立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