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的关键制度安排。“十四五”期间,我市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建立了以基本养老保险为基础、补充养老保险为辅助、个人养老金融为补充的多层次体系,持续提升老年人兜底保障水平,真正推动“养老”变“颐老”。
养老保险水平稳步提升。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实现基本养老保险法定人员全覆盖。落实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调整机制,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调增至每人每月248元,人均待遇水平不断提升。在全市9个县区60个村集体开展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集体补助试点,累计补助1.64万人次。兜牢特殊困难群众社会保障底线,近5年共代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金27.88万人次,实现参保登记、代缴保费、享受待遇“三个100%”。
医疗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在基本医保实行市级统筹的基础上,将老年人常见的白内障、泪道阻塞、翼状胬肉、睑内翻、睑外翻等五类手术治疗纳入日间手术管理和结算,减轻老年患者医疗负担。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全市职工医保参保人员已全部纳入长期护理保险保障范围。设有长期护理保险服务中心8个、评估机构7家、护理机构101家,3300余名老年人享受长护险护理服务,有效减轻失能人员家庭负担。鼓励开发商业补充医疗保险产品,新增承保老年人约30万人。
救助保障作用明显增强。城乡低保标准调增至每人每月733元,特困人员供养标准按照不低于低保标准的1.3倍执行,特困人员照料护理标准按照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部分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具备生活自理能力三档分别调整至上年度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30%、15%、5%,保障标准为历年之最。为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探访关爱服务9万人次,为1.4万名老年人开展白内障复明手术,为542户困境妇儿家庭提供微关爱服务,特殊困难老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的关键制度安排。“十四五”期间,我市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建立了以基本养老保险为基础、补充养老保险为辅助、个人养老金融为补充的多层次体系,持续...【详细】
10月28日上午,针对因淮安二号船闸大修待闸船舶增多,淮安船闸联合水上执法单位,对船闸附近航道进行巡航,深入船舶待闸区开展安全宣传和志愿服务。淮安二号闸从10月8日起停航大修已经持续21天,加上淮安船闸上游四汊河口泄...【详细】
10月26日至28日,第十一届全国开发区人大工作研讨会在江苏省淮安市召开。来自江苏、浙江、广东、山东、四川、甘肃等省市区(县)的人大常委会分管领导、开发区人大工委负责人及专家学者等160余人参会。会议为首批15个“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