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项目建设的黄金时节,在江苏淮安清江浦区黄码港产业园,吊臂起落、焊花四溅、车辆穿梭,施工人员争分夺秒加快工程进度,铆足干劲推动项目快建设、快投产、快达效,园区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
今年以来,黄码港产业园紧紧围绕“依托黄码港,规划建设长三角北部食品加工和粮食储存中心”的目标定位,坚持“项目为王”,立足园区总体规划,充分发挥黄码港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持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强化产业要素服务保障,系统提升综合承载能力。通过“产业+平台+物流”三大抓手,全力书写枢纽经济的新篇章,推动项目建设从“速度比拼”向“质效并举”转型,为清江浦区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注入强劲动能。
园区聚焦大健康食品和仓储物流两大特色产业,着力引进一批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规模效益显著的优质项目。位于柴米河西片区的增力仓储分装智慧园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该项目占地180亩,主要打造规模化、信息化、专业化的酒类仓储物流园,致力于成为全国领先的酒类智能分装基地,实现“新酒陈酿-老酒速达”的数字化仓储目标。目前整体进度已完成约80%,预计今年8月底完工并投入运营。
“园区为我们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缩短了各项手续审批时间,使项目能够快速步入正轨,也让我们能专注于谋划项目的未来发展。”江苏增力现代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俊杰表示,入驻之初,园区“店小二”式的服务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无论是惠企政策的精准兑现,还是食品供应链的完整性、地块及水电气能源优惠等要素保障,都为企业“入驻即投产”创造了良好条件。
李俊杰介绍,项目建成后将不仅为淮安乃至全省提供现代化的物流服务,还将有效联动益海嘉里大米加工区、苏粮淮安粮食仓储物流、清江浦粮食和应急物资储备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发展,助力园区向“百万吨仓储”规模迈进。
站在黄码港作业区远眺京杭运河,沿岸绿意葱茏,满载货物的货轮川流不息。数台崭新的红色港机矗立岸边,施工人员正紧锣密鼓地对益海嘉里专用泊位、港机、吸粮机等设施设备进行最后调试,确保尽快投入使用。
“黄码港作业区已建成29个千吨级泊位,年吞吐量可达1500万吨,通过能力达1660万吨。目前港区已进入试运营阶段,去年吞吐量突破100万吨,并荣获省年度‘公路水运平安百年品质工程’称号,‘百亿级物流’枢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黄码镇党委副书记、临港中心主任张超介绍。园区通过市场化机制与江苏省运河航运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江苏中运控股有限公司专职负责黄码港运营;同时规划建立智慧云平台和调度服务中心,实现对船只航线、货物装卸等信息的实时掌握与进出时间的科学管理,全面提升港口运营效率。此外,结合企业需求,园区还科学布局雨污水、电力、燃气等配套设施,打造“内接外联”“三横三纵”的路网新格局,不断增强发展承载力,整体提升片区功能品质。
黄码港地处京杭运河二级航道与淮河入海水道二级航道交汇的“十字路口”,拥有连接东西、贯通南北、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10平方公里的产业腹地更使其具备“以港兴产、港产联动”的独特条件。
为更好发挥这一优势,园区积极与京杭运河、淮河、长江中下游沿线城市及上下游港口开展网络货运、无船承运、多式联运、大宗商品贸易服务、再生资源服务五大业务,将实体企业、制造业和物流运输企业紧密串联起来,有效降低企业运输成本、仓储成本和管理成本。“以益海嘉里和苏盐井神为例,企业达产后经由黄码港中转,每年可节约运输成本约1500万元,较宿迁、徐州等其他港口更具优势。”黄码镇镇长、黄码港产业园党工委副书记、常务副主任周青龙表示。
展望未来,黄码港产业园将继续推进全产业链发展,锚定“世界500强”“行业50强”等龙头企业,深入开展精准招商和以商引商,结合“双招双引”工作积极引入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努力将园区建设成清江浦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今年我们将进一步深化‘产业+平台+物流’模式,拓展港口商贸服务、冷链物流、金融保险等业务,推动口岸功能升级完善,加速产业集聚扩容,持续推进枢纽经济成果转化,为清江浦乃至淮安的高质量跨越发展贡献更大力量。”周青龙信心满满地说。
眼下正值项目建设的黄金时节,在江苏淮安清江浦区黄码港产业园,吊臂起落、焊花四溅、车辆穿梭,施工人员争分夺秒加快工程进度,铆足干劲推动项目快建设、快投产、快达效,园区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今年以来,黄码港产业园紧紧围绕“...【详细】
4月27日,淮安市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联席会议19个成员单位联合发布《淮安市扶持“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发展政策“锦囊”》(以下简称《锦囊》),聚焦经营主体发展的突出诉求,涵盖资金扶持、经营指导、品牌打造、服务保障四大类...【详细】
“五一”小长假期间,淮安市交通运输系统高效运转,全力保障市民和游客出行需求。全市累计发送旅客39.89万人次,同比增长2.32%,整体运行平稳有序,为节日增添了便利与活力。铁路运输持续增长,客流双升铁路方面表现亮眼,...【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