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 青头潜鸭掠过湖面,东方白鹳翱翔蓝天,秋日里,江苏淮安白马湖国家湿地公园天高云淡,充满着独特的宁静与活力。这片水域面积超过90%的“生态明珠”,不仅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节点,也是淮安市民休闲游憩的热门去处。
日前,江苏铁塔淮安市分公司为白马湖量身打造的智慧监测与管理体系上线。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深化实施,各地加速推广湿地智能化监测技术。这套系统让湿地保护工作实现了从“人力巡护”到“科技值守”的转变。
在东部保育区的核心水域,原本用于通信的铁塔上,如今搭载了高清可见光和热成像设备,5公里范围内的水面动静尽收眼底。配合全自动无人机巡航系统,形成了“高塔监控扫描、无人机补盲”的立体监测网络,将监测覆盖率从原来的50%提升到了80%以上。
“现在哪怕是夜里面有非法捕捞船靠近,系统也能立刻捕捉到轨迹。”管理人员介绍说,系统上线以来已精准预警多起违规行为,处置响应时间从过去的2小时缩短至15分钟。
面对海量数据的处理难题,系统还配备了智能识别功能。物种识别模块能够自动识别青头潜鸭、东方白鹳等200多种鸟类,实时统计种群数量变化;人为干扰识别模块则可精准捕捉违规垂钓、非法入侵等行为,相关信息会直接推送到管理人员的巡护终端。
为确保监测设备的稳定运行,江苏铁塔还建立了“线上监测+线下巡检”的运维体系。“我们平台能实时监控各类传感器的运行状态,一旦出现异常,系统立即推送维修工单,运维人员就可以按照电子打卡点规划的路线进行定期维护。”江苏铁塔淮安分公司项目经理胡学伟表示。
从昔日的“退渔还湿”生态修复,到如今的智慧监测守护,白马湖湿地的变迁,展现了科技创新与生态保护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当铁塔的“智慧眼”凝望这片碧波,看到的不仅是200多种鸟类的翩跹身影,更是科技与自然共生的美好未来。
科技赋能的效果正在显现。智慧系统运行一年来,湿地内人为干扰行为明显减少,水质持续稳定在优良水平,生物多样性监测效率显著提升。截至目前,湿地内共记录到各类生物1018种,其中维管植物316种,鸟类230种,分别比建设前增加了165种和99种。如今,每年在湿地内栖息的鸟类超过2万只,并且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
央视网消息 青头潜鸭掠过湖面,东方白鹳翱翔蓝天,秋日里,江苏淮安白马湖国家湿地公园天高云淡,充满着独特的宁静与活力。这片水域面积超过90%的“生态明珠”,不仅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节点,也是淮安市民休闲游憩的热门去...【详细】
近年来,涟水县运用“热线数据”,实现治理精准化、服务精细化、防范立体化、宣传常态化,全面激活基层治理效能。一是推动数据要素加速项目集聚成势。近年来,涟水县以大数据、人工智能赋能基层治理,创新打造基层治理精细化、精准化...【详细】
今年以来,洪泽区紧扣优化营商环境核心目标,将民生保障与政务服务升级深度融合,以 “优流程、提效率、强服务” 为总抓手,聚焦群众和企业最关切的医保服务领域深耕细作。通过打破业务壁垒、拓宽办理渠道、简化办事流程等系列暖心...【详细】